近日,哔哩哔哩(即B站)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发布2021年度弹幕——“破防了”。并且在B站年度弹幕发布前夕,B站弹幕累计总数已突破100亿,具有标志性意义。自从弹幕这种即时互动评论的模式被引入国内,十几年间,它从小众走向大众,衍生出一套自成一体的弹幕文化,反映着观众观看习惯和心理情绪的变化,也引领着互联网流行文化的趋势。
从“圈地自萌”到广泛参与
B站2021年度弹幕为“破防了”,这个原本是游戏术语的词汇,意为“突破防御”,而应用在互联网的不同情境之中,可以引申为心理防线被突破后而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被感人或振奋的情节戳中泪点,被饕餮的美食暴击,看到一只小奶猫的萌态内心被融化,这些瞬间都可以用一句“破防了”来表达情绪。
继2017年以来,B站已经连续五年发布年度弹幕,从中可以看到互联网流行文化的变迁。2017年B站年度弹幕为“囍”,专门用于视频中各种人气CP角色同框的情节中,可以表达被自己中意CP“喂狗粮”的欢喜,也可以用作对于稀奇古怪CP的调侃,正符合了当年火热的CP文化。
2018年B站年度弹幕为“真实”,“太真实了”“过于真实”被反复提及,映照了网友被击中内心真实想法的心理。
2019年B站年度弹幕为“AWSL”,即“啊我死了”的首字母缩写,用以表达各种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感动和震颤,这与当时大行其道的缩写造词不谋而合。
2020年B站年度弹幕为“爷青回”,即“爷的青春回来了”的缩写,对于往昔的追忆和怀念,反映了B站主流的95后用户在跨入25岁之际的心态变化。此外,前两年的B站弹幕热词 “有内味了”“泪目”“名场面”等,同时也是互联网的流行词。
弹幕本是源自日本动漫圈,它将用户评论实时显示在视频画面上,仿佛是像子弹一般密集发出的字幕,因而得名“弹幕”。成立于2007年的AcFun是国内首家弹幕视频网站,而2009年成立的Bilibili此后则成为国内弹幕文化的大本营,两家网站一般被网友称作A站和B站。2010年,B站的弹幕数为1000万;到了2015年,B站弹幕数增至13亿;今年B站在发布年度弹幕前夕,宣布站内弹幕累计总数已突破100亿,而B站的弹幕用户也突破了6000万,标志着弹幕从二次元“圈地自萌”的小众文化,成长为一种网友广泛参与的大众文化。
内容消费者变“生产者”
弹幕的出现本是一项小小的技术性创新,而它对人们观看习惯、交流方式和文化形态的改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在弹幕刚刚兴起之时,还有过其是否会干扰观看体验、打乱视频节奏的争议,而现在这并不会成为问题。不喜欢弹幕的人可以直接选择关闭,而弹幕爱好者们则是“无弹幕不看剧”,甚至是为了看弹幕而刷视频。弹幕的即时性、互动性、观点性和娱乐性,让用户获得了参与感和陪伴感,而且他们不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和接受方,同时也成为了内容的生产者和输出方,甚至是对于原作品的二次创作。
虽然大部分时候网友都是一个人在屏幕前安静刷视频,但是弹幕的加入,却让人有集体狂欢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有 “哈哈哈哈哈” “疯狂打call ” “666”“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表示大笑)的“气氛组”,有“前方高能”“全体起立”“开心撒花”这样的“指挥组”,也有“火钳刘明”(火前留名)、“名场面打卡”的“游客组”。
更加高阶的弹幕用户则是语言艺术大师,让弹幕区变成“造梗大赛”。比如《甄嬛传》的弹幕就诞生了许多“神评论”:蒋欣饰演的华妃快下线时,有弹幕说“快送我去隔壁《欢乐颂》剧组,我妈等着我寄钱呢”;安陵容失声后,“把鹃,我的撒子”成了打卡著名景点,还有网友建议她唱重金属;敬妃在冷宫靠数砖度日,数出了有31块砖出现裂缝,弹幕中问“为什么不报修”……
一些经典老剧在弹幕的加持下也有了新的解读和新的画风。比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结识关羽、张飞,被弹幕总结为“天使轮融资”。张飞的口头禅“俺也一样”,诸葛亮的金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当被满屏的弹幕覆盖之后产生出鬼畜效果,让“视频+弹幕”构成了一种新作品。
还有像《赘婿》这样的作品会主动“抛梗”,从现代穿越回古代的宁毅在剧中说:“导演就是这么导的,编剧就是这么写的,这会儿弹幕正在看咱俩笑话呢”,直接在台词里cue了网友。
同时,弹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见市场”,现在许多影视内容创作者都非常重视弹幕内容,以此来作为调整创作方向的风向标。弹幕也可以成为作品出圈的助推器,有的还可以拿来作为绝佳的宣传物料,比如随着《亲爱的,热爱的》热播而走红的“太上头了”一词,最早就是源于弹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