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F吉祥坊

香橼,深秋的江南清韵

2023-11-27 JXF吉祥坊报 253次浏览

香橼,亦称“枸橼”,芸香科植物,枝间有刺,叶似橘而尖长,凌霜耐寒,经冬不凋,于春尽开花,花亦似橘花,色白,五裂,有白瓷的质感。四月末五月初,从树下经过,幽香一缕出于花间,似经露水浥过,清冽芳洁。

《花镜》中说,“其树必待小鸟作巢后,方得开花结实”,其实就是说时间之久,香橼栽下之后,需得四五年方能结果,所历春秋数载,也足够一棵树枝繁叶茂,冠盖成荫了,到那时,何愁禽鸟不来?

每到层林尽染,红树间疏黄的时候,香橼也就成熟了,仰头望去,累累悬挂的果子大如香橙,色泽金黄明净,分外赏心。

万物萧条之后,它仍青绿如常,可谓四时堪赏。

庭前栽种的香橼已经高过屋檐,枝柯带雨,拂过檐头,绿荫深浓,透窗而入,令人耳目俱清。小小的白色花朵藏在枝叶间,清丽如洗,只可惜不能耐久,花开不过十日,便已被风吹散,残英落满阶前。

香橼花落尽的时候,时近小满,江南枇杷将熟,湖荡间水波潋滟,渐渐有青稚的小荷钱浮出水面,小南风吹面不寒,是梅雨季到来之前,最为舒适的一个时节。

香橼生来有种清雅的气质,宜于江南朴素的院落,更宜于江南如诗如画的园林。

苏州的文人写意派山水宅地园,水木明瑟,庭院深深,既有文人气,又有山水气,园子讲究叠山理水,讲究建筑布局,就连花木配置亦有讲究,好比闻木樨香轩自然有桂,冷香阁必植梅花,听雨轩栽种芭蕉,雨打蕉叶方显清趣,待霜亭不用说也知道是一处赏秋的地方。

待霜亭筑于拙政园中部,亭子六角攒尖,玲珑轻快,踞土石山之上,假山采用“石包土”的堆叠手法,自然拙古,循石蹬而上,夹道山石顽夯,林木丛错,颇有明人山水画意。

暮秋坐亭中,四望秋色绚烂,乌桕纸质的叶片五色斑斓,实白而小,远望有江梅之致,香橼挂在很高的枝头,望去便觉丰盛温暖,绕亭栽橘树数株,秋实累累,颇为赏心,正应了“待霜赏秋”的主题。

“待霜”二字,取自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之句,这诗中亦有典故。

说的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深秋,王羲之收取园中橘子,以赠亲友,但因为霜未降,成熟的橘子不是太多,仅寄出三百多枚。

王羲之的“奉橘三百枚”实在动人,然而更为动人的是,那一封随橘子寄出的手札,“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只有寥寥十二字,每个字都饱含着深挚的情意。

橘子待霜而红,香橼待霜而黄。东晋有王羲之奉橘,明末有陈贞慧分赠香橼。

陈贞慧庭前栽种香橼数株,“每当高秋霜月,赭珠金实,累累悬缀,不下四五百球”,摘下来放置于瓷盘中,冷韵旋生,幽香盈室。

因香橼结实颇多,且不用花费一钱买,陈贞慧除了自家盘供观赏,还得以摘取分赠亲朋好友,“一时沾沾如贫儿暴富”,思其情态,亦颇为可爱。

香橼气味芳香清冽,不同于一般花香的甜腻,颇受士人喜爱。宋代韩彦直《橘录》曰:“士人置之明窗净几间,颇可赏玩。”明朝文震亨《长物志》亦说:“吴人最尚以磁盘盛供。”摘置盘中,作案头清赏,芳香袭人,可放二三月之久,亦有人摘来搁置衣橱间,熏衣俱香。

士人清供,或花或果,略加布置,便足以成就一份案头风雅。香橼,以其幽洁的香气,与清圆可爱的形态,常被人宠之以诗画。

在历代清供图中,亦可见香橼身影。清代沈焕有一幅《春元如意图》,画的主体是一高瓶,瓶中插白梅,枝桠横斜,略添松竹数枝,旁边又有一盘,置香橼、佛手、柿子、百合,左下角是一方盆,点缀拳石,栽种水仙,设色淡雅,芳洁可人,画中似有花果清香徐徐溢出。

今人多重佛手,香橼倒是被冷落了许多,秋尽,山野篱落间时见香橼堕地,几乎无人问津。

昔年曾拾得二枚,捧回置书橱中,满室清香,沁人心脾,放至岭头梅花披雪,香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