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F吉祥坊

“三雅道”中的东方美学

2023-06-06 JXF吉祥坊报 227次浏览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人们对茶的喜爱从古延续至今。茶道作为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艺术,与花道、香道一起并称为“三雅道”。正如明代著作《茗谭》中所说:“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品茗、焚香、插花是中国的千年风雅,茶道是品尝自然的滋味,香道是细嗅自然的气味,花道是欣赏自然的和谐,茶道益心、香道静心、花道养心,三者都表达着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向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优雅、愉悦从容,亦可为现代繁忙的人们带来一份别样的安宁,为生活增添几分雅趣。

 

所谓一壶好茶

行进茶的国度,经历三个时期:无知期——对什么茶品都感到很新鲜,却又陌生,不知何谓品级,如雾里看花;萌芽期——已能分辨我国六大茶类及其品级的高低之别,胸有成竹;精明期——可以精选出有品位的各类茶品,包括内地及港、澳、台的乌龙茶,以及对新旧普洱品质进行鉴别和定位。

对于好茶的定义,作简单的看待,就是个人感到舒适味美者,就是好茶;但作为茶的知音者,对品佳茗,自然有着更深入的体会——除了味美和舒适之外,更要细心体会茶的余韵在口腔内的层次感以及味觉深入至体内神经细胞的各种嬗变,极致处会让人达到进入魂游太虚的忘我境界。

当然,茶品的选择根据个人的取向而定,即使同一道佳茗,有人倾向浓泡品尝,有人独钟淡雅欣赏,也是各说各的好,各有理据。若两者都能让你感到浓淡相宜,那才算得上是懂得品茗的高人。

一壶好茶,不论绿青红白黑,均犹如四季分明。有幸,我那挑剔的味蕾清晰记录下它们各自最美好的模样。

选好茶之后,如何泡出一壶好茶,依靠的是常识与智慧,包括对茶性的理解、水质的选择、水温的应用、浸泡时间的长短,以及器皿的选用等。

一杯好茶的出现离不开闷、醒、温。闷茶、醒茶、温茶,是泡茶过程的几个关键步骤。一壶好茶,常须“步步为营”,个中分寸了然于心。

闷茶,茶入壶开始浸泡时作洗茶之意,过后开始泡饮,视浸泡时间长短,也作闷茶之意。闷茶时间越长,境界口感越高,但万不能以100摄氏度高温浸泡,茶品会变得粗糙感明显,闷泡绿茶则会产生熟汤味,绿茶原香与韵味尽失。

醒茶,亦具两层含义。所有藏上一段时间的茶,在准备开汤前几天须将茶叶倒出散散味,让茶重新接触新鲜空气,像人们过新年一样,除旧迎新,集聚紫气东来之势。醒茶的第二个含义是,开始泡茶时,先烫热器皿,置茶叶入壶后,盖上壶盖,提起茶壶轻轻摇动片刻,让茶醒觉开味,以饱口福。

温茶,其意有二。如果说温、闷、泡是以热水烫闷茶叶,倒掉茶汤,等于有醒茶之意,是谓开茶。其二,数巡泡茶过后,茶汤势必会水淡味薄,如愿继续浸泡,特别是最后一泡,可取90摄氏度水温久闷泡,出汤水质软绵,滋味温和厚润。

品茗过程中,合理的投茶量配上适宜的茶器,洗茶之后,闷泡时间适度的茶汤,新茶者,鲜爽味美,陈年茶者,则味纯厚润,绵滑可口,堪称一度好茶。

若茶汤、香气与可口舒适度出现偏差,大致归于以下原因:投茶量过多,茶汤过浓,压着香气透不出来;水温过高,茶素浸出物过量,口感粗糙,出现不和谐味觉;浸泡过久,茶汤苦涩,舌面粗糙,茶素浸出物过浓,茶香被茶汤浓度盖过,滋味消失,变成苦涩味道,令口舌麻钝,特别是冲泡新鲜绿茶时,上述缺点非常明显。

沉香、灵壶、活水、知己,均为茶之佳配。夕阳西下,于竹林间、茶室内,拿出一把钟爱了一生的好壶,撬一款古韵新发的蓝印,以飨对面之三两好友,蓝印清颜如芷,汤色却烨若春敷,浅啜慢品,高山上的阳光雨露散落在喉韵,心有驻留。人、茶、器今世偶遇,因缘和合,以茶为鉴,敛心静思,饮茶始得真趣,浮生若茶,甘苦一念。

 

古为今用中国香

中国香自古有之,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数千年风雨历程,与众多传统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涉及中医药学、考古学、动植物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领域。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见之于寺庙青烟,隐匿于平凡生活。

最早的香,指食物之香。后来,香又引申为草木之精华、天地之正气,是对自然界天然动植物香料的总称。《辞源》中说:“凡草木有芳香者皆曰香。”现在国际公认的香料有3600多种,如大家熟悉的沉香、檀香、麝香等,还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如安息香、乳香、没药等。

狭义之香,是指以芳香类香药材为原料,对香药材进行传统炮制,根据中医“君、臣、佐、使”原则和合配方,依照传统工艺生产加工的各类香品。这些香品经过窖藏、醇化之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用香。

人类对美好香气的喜爱与生俱来,犹如蝶恋花、木向阳。《黄帝内经》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道出香之气味相合,犹如天地之健顺、阴阳之平衡。

人类对香的需求属于身体之本能。中医书籍《景岳全书》记载:“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香气不仅能扶正祛邪、行气活血,还能培扶人之阳气,以抵御外邪入侵,起到日常养生保健、远离疾病困扰的作用。《黄帝内经》云:“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凑脾。”香药有助于养护阳明经,为五谷运化精微物质、给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起到辅助作用。

自古以来,社会各阶层都对中国香情有独钟。香之为用,于庙堂之上,帝王用以祭祀祷告,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文人雅士,用以修身养性,品茗雅谈;于普通百姓,用以祭祖婚丧,辟邪保平安。

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恭谨而自信,直到近代鸦片战争,国家落后挨打的经历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很多传统文化类型出现断层,香文化亦如此。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复兴,中国香文化因其雅致、精美、有效等特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得以发掘传承,助力文化复兴。

古人用香,一为“养性”,二为“养生”。历史上有许多用香药来预防流感、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记载。人通过呼吸、熏蒸、涂抹等方法摄入香料成分,其量虽小,却能影响整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效。“香养”作为一种自然的、靠本草药性来调整人体机能的养生方式,顺时、顺候、顺人、顺势而为,从某种意义而言,其本质是真正的“香道”。作为制香人,则需要秉持“匠人匠心”,深刻了解和精准选择香药材,以便更好地“援物比类”,将天地之间的馥郁芬芳通过双手进行自然融合,制作出好的养生香。

 

中国插花里的意与韵

就广义的插花而言,中国插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汉代,佛教的传入带来印度的贤瓶供花,这使得中国插花不论在形式还是思想上都受到启迪。唐代,佛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地位极高,中国插花这时主要是佛前供花,宫廷插花和世俗插花也已经兴起。

宋代理学的兴起为中国插花奠定了哲学基础,加之绘画、陶瓷等艺术繁荣,推动了中国插花的发展,不仅宫廷插花十分兴旺,文人插花也开始大行其道。

元代以后的统治者无心插花,于是出现了中国插花的简化形式。除了文人插花,世俗插花也变得更加兴盛。

明代插花无论在理论还是技艺方面都已臻于成熟完善。明末清初,写景插花的成熟与组合式插花的兴起,带给中国插花又一次辉煌。但清末开始,随着社会的动荡以及文化的没落,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逐渐走向衰落。

纵观历史,中国插花是以理学思想为哲学基础,具有宗教、宫廷、文人、世俗等多种插花风格和形式的艺术宝库,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重赏玩、重意趣是中国插花独有的审美观照,中国意境和中式审美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插花艺术在现代越来越受到欢迎。2008年,“传统插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中国传统插花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继承、弘扬、振兴。

JXF吉祥坊今天学习中国花道,除了能够用花卉表达情感,发挥其装饰家居、美化生活的作用,还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以及中国艺术史,在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审美、陶冶情操,甚至通过学习花道中蕴含的全局观下的取舍、细致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对花及人的尊重等思维方式,“蒙养”JXF吉祥坊的生活和工作。心中有壮阔山河,手中就能表现出“长河落日圆”;心中有清幽景致,手中就能表现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花枝为笔,抒胸中逸气,并用这样的画面感染观者,则是JXF吉祥坊学习中国插花追求的境界。